米哈游最新情况

1975年,开国大将谭政被关9年后,毛主席突然问:谭政哪里去了?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米哈游最新情况 > 新闻动态 >

1975年,开国大将谭政被关9年后,毛主席突然问:谭政哪里去了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一九二七年深秋时节,毛泽东在湖南江西交界地区发动了著名的秋收暴动。这场工农武装斗争为新中国军队体制奠定了基础,在此次革命行动中涌现出多位后来创建共和国的军事元勋。

如同毛泽东主席在治国理念上贡献卓著一般,参与秋收起义的革命元勋中,许多是以政治工作见长的骨干力量。例如位列十大元帅的罗荣桓与获得大将军衔的谭政,都是这类军政人才的典型代表。

罗荣桓的综合素质更为出众,相比之下谭政的人生道路则充满更多波折。

青年时期谭政曾担任毛泽东主席的贴身文职助手,在革命战争阶段主要从事后方保障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步入六十年代时,他意外遭遇重大人生挫折,为此度过了充满磨难的十五个春秋,实在令人唏嘘。

谭政走上革命道路与陈赓渊源颇深。这对自幼相识的同乡挚友,后来还因谭政迎娶陈家小妹结成了姻亲关系。

自陈赓投身军旅后,便持续通过书信号召家乡青年。在他的影响下,原本求学的谭政于1927年毅然选择弃文从武,正式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。

1927年是谭政人生的转折点。在这一年中,他接连经历了三件影响深远的大事:先是投身秋收暴动,随后跟随起义队伍转战井冈山,最终被选为毛泽东的机要助手。令人称奇的是,当谭政初次走进毛泽东办公室时,两人惊讶地发现彼此竟是旧相识。

主席审阅谭政入党材料时,注意到他登记的原名是谭世铭,随即问道:"令尊可是陈绍纯先生?"

谭政满脸诧异:您怎么晓得的?主席笑着摆摆手,讲起一桩陈年旧事。

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湘乡调研农民运动期间,曾借宿于陈赓父亲陈绍纯家中,二人相谈甚契。

陈绍纯向毛主席汇报,女婿谭世铭即将启程赴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。毛主席听闻此事后,特意将"谭世铭"三字写在了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。

谭政听完心潮澎湃:老丈人生前总提起您,再三叮嘱我务必来韶山冲寻访毛先生,托我转告"湘乡二都柳树铺的陈绍纯全家都信服您的主张,把陈赓几个孩子都交给革命事业了,如今连我这个女婿也送过来了"。他还说跟着您准能找准人生方向。

这番肺腑之言令主席动容不已,当即与谭政立下约定:待山河光复之日,必由谭政作向导,同赴陈老处叙旧交心。

成为毛主席的秘书后,谭政的日常职责包括协助整理会议纪要、开展调查研究、处理文书材料。无论主席工作到多晚,他总是全程陪同办公,常常凌晨时分仍在处理公务。

考虑到谭政的发展潜力,主席主动让他到外面去闯一闯。凭着扎实的工作基础,谭政在新的岗位上表现十分突出,逐渐成长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杰出代表。他不仅长期担任重要职务,还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和部队管理条例。

在东北解放战争中,谭政曾顶替赴苏养病的罗帅全面抓部队政治工作,待罗帅归国后,他又将精力转向土地改革、肃清匪患及后备兵团建设等关键领域,这些基础性工作为东北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重要根基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谭政曾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、国防部副部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务。凭借其卓越功绩,中央于1955年授予他大将军衔,成为我国军队体系中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
一九五六年,罗荣桓因健康原因卸任总政治部主任及总干部管理部部长职务,谭政与萧华分别接掌这两个重要岗位。此后谭政更获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成员,在当时军事体系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核心职务。

作为深得毛主席器重的核心干部,谭政原本在关键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。谁都没想到的是,1960年这场政治风暴突然袭来时,连这位红极一时的人物也没能全身而退。

出现这一反常现象的关键因素,在于林总——另一位深受主席器重的将领在幕后的影响力。双方虽不存在私人矛盾,但在具体工作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
谭政是位作风扎实的军队领导。1958年他到沿海检查防御设施建设时,发现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,部队只图快赶进度,忽略工程质量,结果引发多起安全事故。

不久后他便要求《解放军报》刊登《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》和《实事求是》等系列文章,重点论述了务实原则,这种观点与当时普遍认同的立场存在明显差异。

在随后的政治活动中,谭政始终保持着冷静克制的态度,这种不积极响应的状态使他受到"思想保守"、"消极观望"的指责。

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,多数参会者情绪高涨,然而作为总政治部负责人的谭政始终秉持原则立场,未受群体氛围影响,这种态度引发了部分人士的抵触情绪。

林总上任国防部长后,各类表面工作逐渐增多,谭政对此感到很不适应。

在林总上任后组织的首次军队工作部署会议上,谭政提交的汇报材料中,通篇未提及对新任领导的肯定或赞扬,这显然有悖于新领导到任时的常规做法;

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某篇准备刊登在军方期刊的文章里反复出现"杰出天才"、"英明领袖"等溢美之词,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将军发现后,认为这种过分拔高个人的表述不妥,当即叫停了文章的发表。

林推动的许多政策方案,在讨论时常常遭到谭政的反对。虽然谭政自认是坚守原则,但这种态度被林解读为针对个人的对抗。到了1960年,谭政被罗织了多项政治问题,所有重要职务被陆续解除,逐步退出了核心领导层。

谭政反复琢磨这个处理决定,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缘由。他承认日常事务存在疏漏,但绝不认同会被定性得如此严厉。带着满心困惑与不甘,他找到罗荣桓诉说苦衷,可这位老上级也只能摇头叹息。

他最初被安上了"彭黄集团核心成员的政治主官"这一称号,未曾想之后果真与彭黄两位人物有了实际往来。

一九六五年,中央对几位将领作出新的工作安排:谭政同志赴福建任职第五副省长,彭德怀将军赴西南地区负责三线建设担任第三副主任,黄克诚同志则被调往山西出任副省长职务。

工作尚未步入正轨,政治风暴便席卷而来。他们被集体解送回京,由卫戍区在公主坟附近的什坊院实施监管,分别被编为一、二、三号。这三位特殊"学员"的人生轨迹,读来着实令人扼腕叹息。

一九七三年,得知不少老同志已获准复出工作,谭政提笔给中央写了封请求信:主席同志,我今年虚岁六十八了,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各种病痛也愈发频繁,恳请组织能对我的问题给予宽大处理。

毛泽东随即作出指示,要求纪登奎和汪东兴具体负责处理,并将文件正式下发至全体政治局委员。然而由于某些原因,这项批示最终未能取得实质进展。

1975年春节期间,工作人员汇报老干部近况时,主席忽然询问:"谭政同志现在怎么样了?"相关部门立即整理材料向上反馈,没过多久,这位老同志便重新获得了自由。

当亲属赶到现场时,只见他神情木讷地呆坐着,说话断断续续无法连贯,没人能体会他在隔离期间经历了怎样的煎熬。事后组织最终作出批示:经核查谭政同志没有严重问题,即日起调任国防部顾问职务。

尽管年事已高且健康状况堪忧,谭政在重返岗位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激情。他坚持定期前往基层部队实地调研,并系统梳理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脉络,最终形成极具价值的文献资料,这些成果至今仍是研究我军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。

然而1960年到1975年这十五年间,特别是长达九年的牢狱之灾,彻底摧垮了谭政的身心健康。1980年,他终究没能扛住病痛侵袭,最终卧床不起,永远离开了工作岗位。

在养病治疗期间,徐向前同志曾致函谭政,信中这样写道:"您在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中建立的功绩,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心血,必将永远镌刻在历史长卷之中。"

凝望眼前物件,谭政突然泪如雨下,积攒半生的苦涩在这一刻决堤。1988年寒冬,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阖然长逝,生命定格在八十二岁。



首页 | 米哈游最新情况介绍 | 产品展示 | 新闻动态 |

Powered by 米哈游最新情况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